民國71-80年之建築

逸仙樓

逸仙

莊敬第一宿舍、二字頭教室對面的逸仙樓,取名於國父孫中山先生的教室大樓,完工於1981年7月,樓高7層。
逸仙樓為教育系、會計系、經濟系及資管系等系所之使用空間,其中有部分共同教室與研究室。

道藩樓

 

政治大學中許多建築物都以人名命名,校門口兩旁的志希樓、果夫樓如此,山上校區那為了紀念台灣文藝運動先鋒張道藩先生的道藩樓也是如此。
於是這些建築不再只是冰冷的水泥鋼筋,還承載著政大過往的人與事。
被外國語文學院師生視為精神堡壘的道藩樓,和旁鄰的百年樓、季陶樓是山上校區的主體,於1980年代開始聳立於政大山腰間。
相信許多政大人一聽到道藩樓都會直接地聯想到外語學院,但從前的道藩樓卻是大一新生共同科目的教學大樓,隨後才改成外語學院。
但這座陪伴外語學院師生多年的建築,今年「換新裝」了。
為了配合政大校務發展中長程計畫,同時加強院館集中及改善外語學院教學與辦公空間,道藩樓在去年的三月二十九日開始進行整修工程。
整修經費達四千多萬,於今年九月十日順利完工。整修的重點包括外觀及內部隔間整體整修。
整修後的道藩樓煥然一新,披掛了將近二十年的米黃外衣,現在則換上一襲灰紅相間的衣裳。
許多路過的學生都不禁發出讚嘆,整修後的道藩樓彷彿重生一般,散發出的現代感讓政大的山腰更顯美麗。
不只是外觀上改變,整修後的道藩樓想必更能符合現代化教學的需求。但無論道藩樓的顏色是什麼?
它在外語學院師生中的地位、甚至在政大學生的心底,都是獨一無二的道藩樓,都是那座充滿大學之美的道藩樓,都是那座政大山腰間雄偉大度的道藩樓。

行政大樓

  

政大這些年來新建數棟大樓,不但讓校園的空間配置重新調整,也取代老校友對政大的部分記憶,甚至成為區隔世代的標記,而現在矗立在山下校區的行政大樓,正可呈現這樣的對照。
1990年以前,行政人員是在果夫樓辦公,而行政大樓現址則是三棟兩層樓、每間寢室八個人的男生宿舍。
中文系教授黃志民說,當年宿舍幾乎沒有娛樂活動,只能趁週六晚上到四維堂看電影,
令他印象最深刻的是,當年因為住宿生裡有一半是僑生,所以有個人專門進宿舍賣狗肉,「有趣的是,這個人來賣香肉時,身旁還牽著兩隻狗」,黃志民笑著說。
後來校區逐漸往山上發展,原本在山下的男生宿舍校區也陸續拆除。
1986年6月底,行政大樓正式動工,起初因為發現地下岩層差異過大,打樁困難,一度停工43天,後來又遇上工資上漲和物價波動等因素,使原本預計六百個工作天完成的行政大樓,一直等到1990年3月才落成,9月才啟用。
現在的行政大樓,是一棟八樓高的現代建築,當初為了防範淹水和固定地基,特地將底盤挑高,這也是為何行政大樓一進去就是二樓的原因。
採天井式設計的行政大樓,在二樓有座中庭花園,還有水池養著錦鯉,一片生機盎然。
值得一提的是,二樓大廳擺著一面大約五公尺高、四公尺寬的藝術陶壁,是「美濃窯」創辦人朱邦雄的作品:「傳承」,其斑爛的色彩常成為許多人拍照的背景。
至於行政大樓外面的廣場,經常被用來做為社團表演或小型演場會的場地,吸引著來來往往的師生,如果有人想停下來觀賞,階梯是現成的椅子,微風是天然的冷氣,幾陣掌聲過後就寫下青春的記憶。
儘管政大校園未來還是會繼續改變,不同世代的校友對政大也是會有不同的記憶,但無論時空怎麼變,同是身為政大人的曾經、同是在政大啖狗肉、看表演的過去,永遠不會改變,
政大也永遠像行政大樓前的階梯一樣,印記著無數人的溫熱青春。(摘自政大校訊第九期)

中山館

中山館曾座落於百年樓對面,1984年6月完工,11月三民主義研究所(後改名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遷入使用,內部除一般教室、教師研究室外,設置有三民主義研究所圖書室。
中山館於八十七年八月十三日凌晨發生火災燒燬。

藝文中心(大禮堂)

  

1984年10月,公開徵選預定新建學生活動中心工程,1988年3月,新建學生活動中心第二期建築工程(大禮堂),由信助營建得標,完工後將取代四維堂活動中心之功能。1988年底藝文中心竣工啟用。
建於山坡的藝文中心,為8層樓建築,1樓為育樂區,設置餐廳與咖啡廳;2樓為藝術和學術研討區,並設有國際會議廳;3樓為戲劇、音樂視聽中心與隔音練習室;
4樓為靜態展覽會場和超商部。3、4樓之間,係是由旋轉樓梯連接的休閒廣場,可供聊天、聚會之用;5樓為課外活動組辦公室與自治性社團所在地;6樓為學術性社團辦公室;
7樓是聯誼性社團辦公室;8樓為僑生社團辦公室。此外,5樓至8樓均設有社團活動室,可供演講之用。
而座落藝文中心左側的藝文大禮堂,則完工於1991年9月21日,為一棟5層樓高之建物。

傳播學院大樓

  

1985年7月,傳播學院建築用地選定道藩樓右側鳳凰林,佔地約1000坪。1986年12月11日,傳播學院新院館興建工程舉行動土典禮,由陳治世校長主持;
1988年2月完工,為地上4層,地下2層之建物,耗資5500萬元,擴增設備和器材,並設有專業圖書室、廣告企劃室、廣電製作中心、電腦中心、多媒體製作中心、廣告商業攝影棚、暗房、小型寫作室、劇場等設備,羨煞不少外系師生。

季陶樓

  

走進政大校門,映入眼簾的是充滿歷史痕跡的四維堂、氣勢磅礡的綜合院館、書香氣息濃郁的中正圖書館,這是一般人對政大校區的第一印象。
從四維堂與行政大樓間的風雨走廊,沿著四維道一路走上山頂。
從半山腰自成一格的傳播學院、煥然一新的外語學院道藩樓、目前正在改頭換面的文學院百年樓,繼續向上步行,即可看到季陶樓在百年樓及語言視聽中心的環抱下,靜靜的落在一隅。
踏上長長的石階,低頭一看會發現別有洞天,石階是架在古典幽靜的荷花池上。以灰白色為基調、搭配著磚紅色做為點綴的建築,坐落在蓊鬱的後山樹林間。
季陶樓是依民國十六年政大創校時的教務主任戴傳賢,字季陶而命名,
民國七十六年五月二十日、下午三時三十分教育部陳次長梅生為本校新落成之法學院-季陶樓主持啟鑰儀式,總統府資政陳立夫、救國團主任李鍾桂、本校師生代表百餘人在場觀禮。
直到民國八十九年綜合院館落成,法學院與社科學院搬離,季陶樓現為英國語文學系、日本語文學系及歷史學系三系所在。
民國八十九年季陶樓整修,不僅在外觀上變成現今風貌,內部結構也更具現代化。從各系系圖到語言教室、語音實驗室等一應聚全,讓英文與日文兩系的學生在口語練習的硬體設備方面更加精進。

百年樓

  

百年樓完工於1983年2月,是山坡地新建的地2棟大樓,前半部作為一般教室使用,後半部供文理學院辦公。1987年9月,法學院暨研究大樓等分別搬進季陶樓、百年樓與道藩樓辦公。
1994年,心理學系、應用數學系與新成立的資訊科學系由文理學院分出,改併成立理學院,遷入果夫樓與志希樓,百年樓仍撥歸文學院使用。百年樓得名自政大在台復校首任校長陳大齊先生。
百年樓前方矗立著精神堡壘,後方則有紓解政大夏季缺水困境的沈沙池。1984年3月,為紓解夏季用水之困境,乃於山上校區另建1200公噸水池1座,1985年完工。
百年樓起名原為紀念政大首任校長陳百年先生,百年樓完成整修驗收,成為文學院的新家,由中國文學系、哲學學系、宗教研究所以及圖書資訊與檔案研究所進駐。
總務處營繕組組長李國龍表示,百年樓整修工程於2002年9月5日開工,建築工程經費約二千八百八十六萬元,水電工程經費約一千五百三十二萬元。
百年樓分為前後兩棟建築,原先兩建築物之間建有擋土牆,年久植栽蔓生,顯得陰晦雜亂。如今空間重新規劃之後,將格局設計成階梯中庭,以木棧步道及造型別致的燈具營造整體感,而原有的一棵鳳凰木,更以卓然曼妙的姿態,為中庭帶來畫龍點睛之效。
文學院技佐林厥俊表示,開放的中庭設計,不僅增加學生課堂之間的活動範圍,百年樓各空間的採光也因此更為明亮。百年樓現在前棟作為教學教室之用,而後棟則以行政辦公室及小型系圖書館為主。